首页 > 最新动态 > 【封面人物】匠心筑梦 中国雪地靴之乡走出的“土教授”——记镇江旺达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桂传
最新动态
【封面人物】匠心筑梦 中国雪地靴之乡走出的“土教授”——记镇江旺达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桂传
2025-09-22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COVER

封面人物

PEOPLE


江苏省皮革协会六届、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2022年度“江苏轻工工匠”

镇江市丹徒区劳动模范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兼职教授

镇江旺达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匠心筑梦

中国雪地靴之乡走出的“土教授”

——记镇江旺达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桂传

文/孙家珏

中皮协副理事长陈占光等考察镇江旺达鞋业

江苏省轻工业行业协会领导赴镇江旺达鞋业考察调研

一双巧手,四十年坚守,这位高中未毕业的“土教授”将长江边的小镇雪地靴卖向全球。江苏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长江在此奔向大海,这个人口不足3万的江南小镇,却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号——“中国雪地靴之乡”。每年超过1500万双雪地靴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占据国内市场份额40%以上,年产值突破22亿元。在近400家雪地靴生产企业中,镇江旺达鞋业掌舵人陶桂传的故事尤为独特。

成长印记:从18岁学徒到60岁“教授”

阳春三月,油菜花开满镇江高桥镇,本是雪地靴生产的淡季,但旺达鞋业车间里依然繁忙。“老板,这块皮子的接头缝在什么地方?”工人拿着一块皮子走进办公室,“肯定要缝在下面”,陶桂传一眼便给出答案。这位高中未毕业的企业家,如今身兼公司董事长、江苏轻工工匠、江苏省皮革协会副理事长和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兼职教授多重身份。

1980年,18岁的陶桂传高中没读完就进了镇办鞋厂,月薪18元。他白天踩机器,晚上拆废品,只为弄清一条线迹的走向。五年后,他揣着3000元“下海”,却在第一年就赔个精光——缺设计、缺楦头、缺对潮流的判断。

1987年冬,上海七浦路一间8平方米的阁楼,他裹着“军大衣”“蹲守”一位国营皮鞋厂的老师傅。“第六天,师傅开门倒煤灰,终于把我拎进屋。”此后,他又三赴上海皮革研究所,拜楦型专家徐某先生为师,把每一次学来的数据记在本子上,回家连夜做小样验证,本子摞起来足有半米高。

40年过去,当年的学徒成了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客座教授、江苏省皮革协会副理事长、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雪地靴》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学生们却更喜欢叫他“土教授”——土在口音,更在扎根车间的执念。

陶桂传当选江苏省皮革协会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镇江旺达鞋业受到江苏省皮革行业先进单位表彰

创业艰辛:一双“舒软鞋”卖出4万双

1992年,陶桂传把羊毛内里与轻量发泡底结合,做出一双“舒软鞋”(可算作现代雪地靴的雏形),在东北一家百货大楼一天卖出了800双。没有互联网、没有直播,仅靠柜台与口碑,当年卖出4万双,成为最早的“高桥爆款”。

2017年,他发明的皮鞋工艺用于雪地靴解决了传统雪地靴易变形、不服脚的问题,以简单的结构和钳帮工艺设计,实现了钳帮工艺美观性与套楦工艺经济性的完美平衡。“要想获得更高的利润,只有不断拿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陶桂传这样总结自己的设计理念。

此后,他每年给自己定下指标:至少50款原创楦型、100组新材料组合。2019 年,旺达公司研发的“纯羊毛休闲鞋”,在美国市场单笔订单达10万双;2023 年,新冠疫情阴霾未散,旺达出口额逆势增长30%,靠的正是陶桂传手上的那本“流行密码”。

匠艺传承:把课堂搬进120米生产线

2010年前后,旺达鞋业成为江苏省皮革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在一次行业会议上,陶桂传的发言引起了时任江苏省皮革协会副秘书长(他同时担任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旅游与艺术系主任)孙家珏的注意。这段相遇开启了匠艺传承、校企合作的新篇章。2011年起,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每年都会安排4—5名鞋靴设计专业学生来到旺达鞋业公司进行毕业实习,陶桂传则成为他们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

“企业一定是接触市场最前沿的,生产线上的‘课程’要比课堂上生动得多。”孙家珏如此解释合作初衷。陶桂传将这一理念在车间里付诸实践:帮助学生寻找设计灵感,理清论文思路,甚至指导他们完成论文答辩。

最让学生们兴奋的是,陶桂传将他们的毕业设计作品带到各种展销会上。“能接到订单的设计让学生很高兴,也非常有成就感。”陶桂传说。这种市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效弥合了理论教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足。

在旺达鞋业实习的学生对陶桂传的称呼悄然变化:从最初的“陶总”,到“陶老师”,最后变成亲切的“师傅”。这一变化背后,是陶桂传穿着工作服、满手鞋油,在车间一线传授技艺的匠人形象。

参加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第七届皮具文化节日

镇江旺达鞋业与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产学研基地签约仪式

江苏省皮革协会秘书长孙家珏在镇江旺达鞋业调研

参与制定国家标准的“高桥声音”

2024年2月1日,QB/T4556—2023《雪地靴》行业标准正式实施,陶桂传是主要编制人之一。标准把雪地靴从“冬季长筒皮靴”延伸为“鞋帮采用皮毛一体或皮革结合羊毛等材料、具有一定保暖功能的鞋靴”,并首次加入“鞋底低温耐折”“防滑性能”等指标。“以前客户问我们耐低温多少度,各厂说法不一样,现在零下20℃、弯折4 万次不裂就是硬杠杠。”他说,标准看似束缚,实则是高桥制造向高端化递出的名片。

在青岛参加苏鲁南北制鞋产业对接会

“父子档”与“数字工厂”

陶桂传的儿子陶乐,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供应链管理硕士毕业,2018年回国。父子俩做了三件事:一是把28台传统针车升级为电脑车,换款时间从4小时缩到35 分钟;二是引入MES系统,实时采集200多台设备数据,订单交期准确率达到 97%;三是在美国洛杉矶设前置仓,爆款SKU备货5000双,48小时可送达美国客户。

2024年龙年大年初一,父子俩在纽约酒店啃汉堡,手机弹出系统提示:洛杉矶仓库存低于预警线,国内工厂自动排产,3天后补货上船——老匠人遇上数字化,火花四溅。

高桥镇的产业变革:一双靴子背后的乡村振兴

高桥全镇3.2万人口,超过8000人直接或间接从事雪地靴产业。这座长江边的小镇,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发展皮鞋加工产业。2000年前后,随着雪地靴在海外流行,高桥镇抓住机遇,从代工贴牌转向雪地靴专业生产。经过20余年发展,高桥镇形成了集原料、生产、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江苏省皮革协会理事长陈文祥指出:“雪地靴产业能在江苏高桥镇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其深厚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区位优势。”

陶桂传的个人成长与高桥镇的产业转型紧密交织。旺达鞋业年销售额接近8000万元,其中68%来自欧美、澳大利亚、日韩,带动本地配套企业20来家,从毛皮、鞋底、织带到物流,形成15分钟产业圈。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陶桂传带领旺达鞋业走在前列。“原先我们很大部分业务都是做代加工,但渐渐我们也开始摸索自主品牌的建设,目前自主生产销售的订单约占七成。” 

江苏省皮革协会理事长陈文祥考察镇江旺达鞋业

与徐州鸿丰高分子总经理陈治军交流

高桥雪地靴产业现已注册集体商标“Donessy”“五峰山”等多个品牌,拥有超过200项外观设计专利。同时,“直播+电商”模式为产业注入新活力——2023年全镇雪地靴网上销售额约9亿元,网红直播带货日销量最高达2万多双。

随着中国冰雪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桥镇雪地靴产业迎来新的增长空间。《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中国冰雪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扩张至2024年的97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高桥镇党委书记万成辉表示,未来将携手高校创建雪地靴产学研基地,举办雪地靴展销会,打造集商贸旅游、现代产业观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这一规划与陶桂传的校企合作实践不谋而合。

荣获“江苏轻工工匠”荣誉称号

雪地靴有关项目荣获中国皮革协会科技成果应用奖三等奖

仍在路上的“60后创客”

2025年7月,陶桂传63岁,每天早上6:30准时到厂,第一件事仍是去车间摸皮料——湿度、厚度、油脂含量,手指比仪器更准。

“皮革是有生命的,温度、湿度、张力,差一点都不行。”他说自己最大的遗憾是读书太少,最大的幸福是把一双鞋做成了学问,也把学问做成了一双鞋。

在长江与大海交汇处,高桥镇的油菜花年复一年盛开。这位穿梭于车间的“师傅”依然满手鞋油,他最喜欢的称呼不是“陶总”或“陶老板”,而是那个最朴实的称谓——师傅。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陶桂传用四十年的坚守证明:真正的匠心,经得起时间的打磨。

图:段广涛、旺达鞋业公司

审核:樊永红

编辑发布:潘飞

协会动态

协会通知

行业要闻

数据看点

韧性皮革

真皮标志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新质生产力

《时尚雅韵》

《北京皮革》

推荐阅读



关于在皮革行业征集“十四五”轻工领域先进科技创新成果的通知

【封面人物】贺长强:以匠心织就皮革经纬 用担当书写事业传奇

安踏集团荣获国家质量领域最高荣誉

科技创新 智领未来 中国力量闪耀世界皮革科技舞台——第38届国际皮革工艺师和化学家协会联合会(IULTCS)大会在法国里昂召开

2025中国国际皮革展览会开幕  全球产业链共绘科技与绿色新未来



点击下图阅读《北京皮革》最新期刊



中国皮革协会

微信号|cliawx

官方网站|chinaleather.org

扫码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