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COVER
封面人物
PEOPLE
辛集市梅花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辛集市宝隆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皮革协会常务理事
河北省皮革行业协会副会长
河北省皮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董 贺 翔
绿色皮革工业新质生产力的探索者
文/ 罗恒祎
2017 年,董贺翔向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宁(左1)、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右1)介绍梅花生态羊毛革
2023 年, 董贺翔向石碧院士汇报皮胶原蛋白纺丝项目研发进度及成果
河北辛集,这个拥有厚重皮革历史的产业重地,因皮革闻名,留下了无数令人津津乐道的名人往事。辛集制革企业通过环境治理,实现了一番脱胎换骨的巨变和新生。董贺翔是这场蜕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以技术创新为矛、以循环经济为盾,将污染治理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带领梅花公司从巨变中脱颖而出,从一家传统制革工厂蜕变成为皮革产业集群企业领跑者。十余年间,他不仅让企业蝶变成长,更用行动证明:环保不是成本负担,而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破局:从被动治污到主动创变
直面行业痛点,重构发展逻辑
2007 年,董贺翔初入皮革行业时,正值环保风暴席卷全国。他深切认识到“治污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只有主动求变才有发展出路。
2008 年, 董贺翔迅速行动,主导梅花皮业完成全国首批制革行业清洁化生产改造,提前两年完成目标任务,成为当地首家达标企业。
他提出“技术治污+ 循环增值”双轨战略,十余年来,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战略方向始终如一,一方面通过无铬鞣制生态制革、废水回用等技术根治污染源;另一方面将固废转化为再生纤维、生物基材料,开辟全新利润空间。如今梅花公司在董贺翔的带领下已发展成为以绿色生态皮革为中心,以羊毛纺织、皮革胶原纤维再生新材料、短绒羊毛非织新材料、皮革蛋白再生纤维、植物纤维新材料为新增长极,以“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工艺自动化、过程管理数据化”为多点保障的绿色制革发展模式和“以企业为基础、以联盟为平台、以院士团队为技术依托”的创新发展模式的企业,开展绿色清洁生产行动、研发低碳技术和产品、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皮革工业制造体系,实现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2016 年,梅花公司与陕西科技大学签订“绿色皮革工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2018 年,在中国国际皮革展览会上与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
李玉中(中)等合影
坚定绿色生态制革是出路
鞣制是制革工艺中实现从皮到革的质变的工艺阶段,铬鞣工艺发展100 余年来, 是全世界制革使用最普遍的鞣制方法,传统铬鞣工艺虽成熟,工人对工艺操作也得心应手,但随着人类环保生态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政策的要求,需要寻求更加绿色生态的制革工艺以实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源头治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无铬”是摘除制革“铬患”帽子的根本,“无铬鞣技术是发展出路”。2010 年,在董贺翔主持下,梅花公司启动了无铬鞣制生态制革技术研发,并积极推进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在石碧院士的支持下,梅花公司完成无铬鞣制新技术成果转化并推进基于无铬鞣制生态皮革的染整技术开发,以无铬鞣生态皮革的独特性,划定制品板块产品目标市场,以全生命周期无污染为亮点,以生态、绿色、时尚为主题,向全社会展示皮革业创新成果,展示皮革之美,从源头解决传统制革过程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在减少制革全过程危废产生量,在制革产业绿色转型发展中起到先锋作用。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在董贺翔的领导下,梅花公司持续十余年实施“技术创新突破工程”,与四川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及皮革化工材料领军企业深度合作,进行羊皮各种类型无铬鞣制革工艺的适用性研发和熟化工作。他积极组织、参与制定的《无铬鞣皮革》团体标准(T/XJPGSH0001—2021) 和《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毛皮制品》行业标准(QB/T 5680—2022)更是为皮革行业绿色发展起到了推动和领航作用。
攻坚:企业内循环体系的技术突围
制革废水:从末端治理到循环再生利用
董贺翔深谙“治污兴企”之道。2014 年,他领导梅花公司进行了制革废水处理系统建设,成为辛集市首个建成达标运行的制革企业污水处理厂,并且在当年企业就通过了BLC-LWG 国际环境管理体系金牌认证,成为河北省首个获得该项认证的制革企业。
梅花公司污水厂建设和运营引起和推动了董贺翔对环境治理技术的高度关注和企业内部技术的投入,并“向环保要效益”。制革行业用水成本占比较高且用水量较大,废液污染物成分复杂,污水经治理虽然能达标排放,但由于含有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利用传统处理技术后不能直接回用,故制革水循环利用率低。
在他的积极努力推动下,2022年,四川大学“面向制革污水循环利用的污染物高效络合- 沸腾床分离集成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落地梅花公司,2023 年该技术成果鉴定结果:“在制革染整污水中铬络合物及溶解性有机物高效去除方面创新突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该项目是制革行业清洁化生产持续提升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科技创新、绿色制造、数字赋能、集群发展”工作,实现“十四五”皮革行业发展目标的重要实践。在京津冀地区,工业用水的成本很高,实施工业污水循环利用工程既可优化供水结构,缓解供需矛盾,又可减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有效化解了皮革工业发展与水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推进了制革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向客商讲解羊毛皮产品
固废再生:从环境负担到经济增量
“编织未来,羊毛新生”。2011年,为实现羊毛皮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机剪羊毛的再生高值利用,在董贺翔主持下,成功创新研发编织羊毛布,并获得专利授权,通过对羊毛纤维改性提高可纺性,改性后的羊毛纤维的晶区减少,无定形区增加,使染料更易进入纤维内部,提高产品着色,该项目的建立使机剪毛实现变废为宝,增加了产品附加值,2012 年,该产品作为品牌羊毛鞋内里材料的替代实现量产。
向品牌客户讲述皮革固废再生技术及产品
“固废新生,向绿而行”。制革过程会产生大量皮革类固废,占生皮质量20% 以上。皮革固废分为无铬和含铬固废两类,其中含铬皮革固废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极大限制了其基于常规技术的资源化利用。现有皮革固废资源化技术利用率低、成本和能耗高、产品附加值低,且存在铬二次污染的风险。因此亟需开发绿色高效、全组分、高值化的皮革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
董贺翔深知与高校合作研发才是解决皮革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出路,于是在四川大学石碧院士团队技术支持下,2021 年梅花公司立项出资,研发皮革固废纤维界面活化改性技术和全组分皮革固废纤维- 高分子复合成型技术及装备,形成新型皮革纤维重组复合材料;研发皮革固废高效提取胶原蛋白技术和胶原蛋白尺寸调控- 绿色交联技术,研发胶原蛋白- 高分子共混纺丝技术,形成皮革固废高值制备蛋白纤维材料;在陕西科技大学技术支持下,梅花公司对多种皮革废料实施晶态调控、功能化交联改性、取向重整,无水工艺实现CMOR生物基新材料产品的制备,该项技术2023 年获得国际CMF 环保创新设计奖、 2024 年获得第二届生物基行业创新评选——新叶奖“ 创新材料奖”、2024 年获得“金钥匙—面向SDG 的中国行动”杰出解决方案奖、2024 年被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评为“中国好技术”。
向客人介绍“丝可尔纤维材料”
董贺翔带领企业将皮革固废实现了新生,这是制革产业链延伸发展的成功实践,实践中对制革与纺织跨界融合、创新发展进行了成功探索,产品获得市场的认可,从环境负担转变为经济增量。
辛集皮革产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产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这个新课题,以董贺翔为代表的辛集皮革人不受思维禁锢,正积极创新,努力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融合,皮革产业新的发展故事正在不断演绎,他们勾勒的“制革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之光正照进现实。
兴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产业链延伸:从单一制造到生态集群
董贺翔带领团队经过十余年跨越式发展,企业已从单一皮革制造发展为涵盖完整产业链的集团式链群企业。其产业链生态完成闭环,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产业战略纵深,业务涵盖皮革毛皮、羊毛制品、新型生物基材料、成品鞋靴、胶原蛋白肽、保税仓储物流、环境污染治理、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数据运维等,形成了以绿色生态皮革为中心,以羊毛纺织、皮革胶原纤维再生新材料、短绒羊毛非织新材料、皮革蛋白再生纤维、植物纤维新材料为新增长极,以“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工艺自动化、过程管理数据化”为多点保障的绿色智能制革发展模式和以“企业为基础、以联盟为平台、以院士团队为技术依托”的创新发展模式,开展绿色清洁生产行动,研发低碳技术和产品,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努力构建成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皮革工业制造体系,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24 年,带队携手NTMT 举办“第二届生物基纺织新材料应用峰会”
2023 年,梅花公司公益项目“HER 计划”举行毕业典礼
数字化赋能:从传统制造到智慧管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立足我国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董贺翔深度研判并指出,“生态皮革+ 工业互联网”对传统皮革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提质降本增效, 同时可催生出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因此,在他的企业发展规划中,绿色制造需与智慧管理深度融合。2016 年,他引入SAP 系统推进企业数据化管理,2018 年组建了火华科技团队进行软件研发、系统集成、大数据运营和系统运维,研发的“能源与碳排放管理云平台”“ 设备管理云平台”“ 无忧水管家APP”等在梅花链群企业中先行先试、迭代升级,最终转化为产品向制革企业输出服务,帮助企业实现智慧管理升级。梅花公司在董贺翔数字赋能规划的指引下,目前已发展成为辛集市两化融合重点培养企业,2019 年成为“河北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培育项目”,2020 年获评“河北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021年获评“河北省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工厂”。其“工业互联网”模式为行业提供了低碳转型的科学路径,通过工业互联网与生态皮革制造的深度融合,实现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和生产过程的控制与优化,并借助工业大数据处理技术和大数据深度挖掘技术研究实时信息和历史数据之间的规律,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确化和标准化生产控制,突破传统制革普遍依赖经验的现状,提升了皮革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探索和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
考察新疆图木舒克湖羊育种与养殖基地
参加2023 中国国际皮革展览会“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辛集专场”
“碳”索未来:企业主动碳规划向绿而行
董贺翔深知碳排放管理是制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皮革生产过程中涉及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碳排放管理不仅关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履行社会责任、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开展碳排放管理工作是企业主动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应对政策风险、保障长远发展的关键举措。董贺翔积极参与皮革行业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建设碳足迹管理体系、开展GHG 核查和LCA核算管理工作,主动进行企业“碳”管理规划。
参加2023 国际CMF 设计大会
皮革固废循环利用,废料变原料,制成品成为负碳产品,大大降低了企业废弃物处置产生的碳排放。
在董贺翔主导下,公司实施了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2023 年建成一期2.3MW 屋顶式光伏电站,实现了绿电替代;先后建设了水源热泵项目、空气能制热项目和污水源热泵热水供能示范项目,实现部分蒸汽替代,太阳能热水项目作为储备项目已完成方案规划。通过以上项目优化了能源使用结构,提升能源系统整体效率。
董贺翔带领公司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并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梅花链群产业将继续深化绿色能源应用,探索更多创新技术,努力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企业“双碳”目标。
标准输出:从跟随者到规则制定者
董贺翔带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逐渐从一个标准的跟随者转变成为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者,他曾强调“标准是行动指南”,标准是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标”, 在推进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董贺翔积极主导了1 项行业标准制定和组织参与了3 项团体标准的制定。《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毛皮制品》(QB/T 5680—2022)的制定过程坚持着眼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统筹考虑资源环境、产业基础等因素,兼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特性,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标准实施将起到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培育绿色市场、提升绿色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的作用。《无铬鞣皮革》团体标准是国内第一个无铬鞣皮革标准,为整个皮革行业无铬鞣新产品的开发、推广、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于制革行业统一绿色发展目标,生态皮革指标明确,企业有规可循。《皮革行业碳排放管理术语》和《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皮革、毛皮》这两个团体标准的制定统一了术语,为皮革行业碳排放管理和产品碳足迹的计算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依据,为企业提供了科学的管理和实践框架,推动皮革行业实现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
梅花公司厂区
做绿色皮革工业探索者是董贺翔执着的追求。“皮革行业不是夕阳产业,而是需要被科技与绿色重新定义的朝阳产业。”董贺翔的这句话,既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宣言。董贺翔用十余年时间书写了一段皮革工业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励志传奇。他的故事证明,企业的生命力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能否以创新回应时代命题。在“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下,董贺翔正带领团队走向一条更清洁、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未来之路。 (图/ 梅花皮业)
审核:樊永红
编辑发布:潘飞
推荐阅读
中国皮革协会
微信号|cliawx
官方网站|chinaleather.org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