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为张家口的“原点”和“根”,张家口堡有着600年的历史积淀。如何既保留珍贵的传统文化底蕴,又能激发旅游业态的创新活力,让“文”与“旅”相融得恰到好处,张家口市桥西区在积极探索中,这座始建于明宣德年间的“武城”,也正经历着一场从文化地标向经济地标蜕变的新生。
由“古堡”到“古城” 开辟文旅新赛道
从玉皇阁垛口俯瞰古城全貌 赵晓刚 摄
“我区提出了‘古城概念’,在保护为主的基础上,让这里‘烟火气’更足,‘文化味’更浓。”张家口市桥西区文旅局局长顾振惠说。
近年来,桥西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在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张家口堡保护规划》《张家口堡文化保护旅游发展项目策划及规划》等过程中,“张家口古城”概念也越发清晰起来。相较于东西长590米、南北长330米的张家口堡,“张家口古城”的范围更大,包括张家口堡及其北面的草场巷区域,总占地面积近700亩。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张家口古城”无疑已迈进文旅产业新赛道。
文旅融合 让古城掀起“国潮”风
作为勾勒古城轮廓的重要一笔,经过修复建筑、铺设甬路、砌筑墙体……去年,位于东门大街21号的万全县衙衰颓之气尽去,曾经的历史风貌已展现在游人面前。只有将古建“保起来”,才能“用起来”,让旅游“火”起来。在保护与发展的双向互动中,“口皮”成为古城文旅融合的重要发力点。
赵莹展示“口皮”鞍韂工艺 赵晓刚 摄
张家口市曾是全国著名的毛皮加工基地。清乾隆年间,“有皮毛加工作坊九十多家,日产裘革两千张”。2021年,口皮博物馆应运而生。一张皮毛贸易的旧票据、一封旅蒙商人的旧家书、一双制作于民国的毡靴……馆内一件件藏品不仅再现了张家口市作为“皮都”的那段繁荣历史,也更加让游人对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充满好奇。
“钩皮子就是用钩子将浸泡后的毛皮背后的腐肉和油脂去掉,同时接触摩擦的过程也是揉制的过程,使毛皮变熟,变得柔软。”经过1年多筹备,去年在口皮博物馆旁新建的大源永细皮坊对外营业。这个老店的第六代传承人赵莹经常在游人渐多时,现场讲解“口皮”这一传统技艺精髓。
店内,既有几百件传统工艺与现代潮流相碰撞的皮质工艺品,又有使用桦木、植鞣牛皮、黄貂鱼皮、蛇皮、银、白铜在内的十余种材料,并运用鞍杈砍制、皮革雕刻、奶熟皮、硝熟皮、錾银、马鬃编织等十余项传统技艺手工缝组的鞍韂作品,引得很多外地游客前来“打卡”光顾的同时,也将本地文化传播得更远。
目前,围绕古城历史文化,张家口堡已入驻业态50余家,其中精品业态20余家。今年,新场景、新载体将继续“上新”。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张家口市分公司共同打造“张家口古城·堡子里”主题邮局;张家口周野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盘活闲置房屋和院落,正着手打造特色休闲咖啡店及文创店;与市工美行业协会合作,将吸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利伟及省级工艺美术非遗大师刘海滨、石玉萍等来堡创作并参与研学授课……
“我们正精心谋划各种业态集群,当这里不断掀起‘国潮’风时,一定会让这座古城常变、常新、长红!”顾振惠说。(本文有删节)
来源:山河新闻
审核:樊永红
编辑发布:潘飞
行业要闻
《北京皮革》
新质生产力
《时尚雅韵》
协会动态
协会通知
数据看点
韧性皮革 行业周播报
真皮标志杯
国际资讯
美国原皮周报
推荐阅读
“发展新质生产力,挖掘皮革行业新动能”专题系列视频报道之二十九
全国皮革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届二次会议暨标准审查会在扬州顺利召开
关于申报2025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有关事项的通知
皮革行业多家企业和个人获得表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五届五次理事会、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八届五次理事会在京举行
《北京皮革》2025年第4期电子刊
中国皮革协会
微信号|cliawx
官方网站|chinaleather.org
扫码关注我们